# 群的定义
群其实是要求一个集合要能附带(封闭)某一种性质良好运算,也就是说:运算封闭,结合,可逆并且有单位元。
定义
对于一个集合 X 和一个二元运算 ∗:X×X→X,如果满足:
- 结合律 G1 ∀a,b,c∈X,s.t.(a∗b)∗c=a∗(b∗c)
- 单位元 G2 ∃e∈X,∀a∈X,s.t.a∗e=e∗a=a
- 逆元 G3 ∀a∈X,∃b∈X,s.t.a∗b=b∗a=e
则称 (X,∗) 为一个 群 (Group)「群」:
群 (X,∗) 也常简写为 X,会把这个运算省略掉,也就是说我们关注的实际上是他带有运算这件事,具体这个运算是什么,怎么算,不重要。
一般来说这个运算会取到乘法或者加法,前者称为乘法群,后者称为加法群,对于乘法群来说通常会把 a∗b 写成 ab,下文以后也会按照这种写法
G2
中提到的元 e 称为单位元
命题 单位元唯一性
群的单位元是唯一的
证明
令 e1,e2∈X 同时为 X 的单位元,则有 e1e2=e1,e2e1=e2⇒e1=e2
G3
中提到的元 b 称为 a 的逆元,通常也写作 a−1,显然有 (a−1)−1=a
命题 逆元唯一性
群中任一元的逆元是唯一的
证明
令 b,c∈X 同时为 a∈X 的逆元,则有 b=be=b(ac)=(ba)c=ec=c
加法群中一般单位元记为 0,逆元记为 −a,并且很多时候是默认满足可交换的:a+b=b+a
可以将群理解为,一个【结果】的群体,和一个【操作】。例如一个正方形,我们可以考虑一个运算(操作)是将它顺时针旋转 a 度。那么很明显,我们通过旋转而得到的不同的正方形就构成了一个群。我们来试着根据群的定义证明一下这构成一个群。
首先很明显,这个正方形无论怎么旋转,都是处于这个群内的,即我不能仅通过旋转得到一个旋转得不到的正方形。其次,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旋转了 0 度的角的正方形,也就是最开始的正方形,为单位元,同样显然的任何一个状态的正方形,旋转 0 度也不会改变状态。并且我们也可以定义逆运算:转 (360−a) 度。这样的话对于任何一个旋转得到的正方形,我们都可以旋转回去。结合律也可以轻松确认
这样一来,就验证了这个正方形集合,与旋转操作一起构成了一个群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群的例子,但是可以帮助理解。
群本身是不要求运算可以交换(即 ab=ba)的,可以交换的群被特别地称为 阿贝尔群 (Abelian Group)「可換群」
示例
例 1:C,R,Z.Q 构成加法群
例 2:Q∗:=Q∖{0},C∗,R∗ 构成乘法群
例 3:绝对值为 1 的复数全体对复数乘法构成群
例 4:{−1,1} 构成乘法群
例 5:只含单位元的 {e} 也构成群,并且这种群称为 单位群(平凡群) (Trivial Group)「自明群」
无限个元的群称为 无穷群 (Infinite Group)「無限群」,有限个元的群称为 有限群 (Finite Group)「有限群」
对于有限群,群里元的个数称为群的 阶 (Order)「位数」,记作 o(G) 或 ord(G) 或 ∣G∣
阶数这个概念不止用于群,也用于群里面的元
对于群 G 中的元 a,使得 an=e 的最小正整数 n 称为 a 的 [阶 (Order)「位数」],记作 ord(a)
如果不存在这样的 n,则称 a 的阶为无穷大
接下来是群上比较常用的结论,记 G 为群
若 a1,a2,…,an∈G,则
(a1a2…an)−1=an−1an−1−1…a1−1
该性质可以通过先证明 $ (ab)^{-1} = b{-1}a $ (直接计算验证乘积为单位元即可),然后使用数学归纳法得到
以及指数法则
∀m,n∈N,s.t.aman=am+n
∀a,b∈G,s.t.(ab)n=anbn
虽然这里指数法则是以乘法的形式,但是对于加法也无非就是换成 na 同样有对应的运算定理存在
命题 简约律
a,x,x′,y,y′∈G
ax=ax′⇒x=x′
ya=y′a⇒y=y′
证明
在等式 ax=ax′ 左边同乘 a−1(ax)=a−1(ax′) 即可得到 x=x′,右边同样 □
# 子群
以下记 G 为群,演算 a∗b 记为 ab
定义
若 H⊂G 关于 G 上的运算构成群,则称 H 为 G 的 子群 (Subgroup)「部分群」,记作 H≤G
子群的定义本身很简单,但是我们要注重子群的很多性质和判断条件
命题
H≤G 的充分必要条件为
- H 中含有 G 的单位元 e
- 若 a,b∈H,则 ab∈H
- 若 a∈H,则 a−1∈H
证明
(充分性)只需要考虑结合性,因为运算在群 G 上面已经有结合性,并且 H 是关于运算封闭的,所以自动满足条件
(必要性)显然成立 □
注意,条件 1 可以替换为要求 H 非空,因为对于任意的在其中的元,他的逆元也存在,从而运算结果,单位元也存在。
此外,如果要求 H 是有限的,那么还可以去掉条件 3
命题
令 H⊂G 非空,如果 H 关于 G 的乘法封闭,则 H 为 G 的子群
证明
只需要证明条件 3 即可。若 a=e 则显然成立,令 a=e,根据条件,有 ∀n∈N:an∈H,由于 H 不是无限的,所以肯定会有某个 r,s∈N,r>s 使得 ar=as,由此 ar−s=e 由于 a=e,显然有 r−s−1>0 且 a−1=ar−s−1∈H
对于任意的群 G,显然有他自己,以及单位群 {e} 都会是他的子群,除此之外的子群叫做真子群
命题
H1,H2≤G⇒H1∩H2≤G
证明
只需要验证子群的三个条件即可,显然 e∈H1∩H2,并且对于 a,b∈H1∩H2,有 ab∈H1,ab∈H2,所以 ab∈H1∩H2,同理对于 a∈H1∩H2,有 a−1∈H1,a−1∈H2,所以 a−1∈H1∩H2,从而 H1∩H2≤G
示例
例 1:加法群 Z 是加法群 Q 的一个子群
例 2:乘法群 Q∗ 是乘法群 R∗ 的一个子群
例 3(生成):从群 G 中取一部分元素构成一个集合 S,并且取 S 中的每个元素的逆元构成集合 S−1,令 S∪S−1 中的有限个元的运算结果的合集为集合 H,那么 H 会是 G 的一个子群
# 生成群
例 3 中提到的群称为由 S 生成的 G 的子群,S 称为 H 的 生成系统 (Generating Set)「生成系」,记作 H=⟨S⟩
如果 H 是由 G 中的一个元 a 生成的,那么称 H 为 循环群 (Cyclic Group)「巡回群」,称 a 为 H 的 生成元 (Generator)「生成元」,记作 H=⟨a⟩
所以生成的顺序是这样的
首先我们给出一个群 G,然后从中取出一部分元素组成 S,这就是我们的” 砖块 “
然后我们把 S 里面所有的元素的逆元也从 G 里面取出来,组成 S−1
接着我们重复各种排列组合,把 S∪S−1 里面的元素进行有限个数的运算,得到的结果我们记为 H,这个 H 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成群
当然非常显著的是,S 的元越少我们需要的计算就指数级变少,通常来说考虑的都是一个元生成的循环群
示例
例 1:{1,−1} 是由 −1∈R∗ 生成的 R∗ 的循环子群
例 2:{1,−1,i,−1} 是由 i∈C 生成的 C∗ 的循环子群
例 3:整数 m 的整数倍全体的集合 {0,±m,±2m,…} 是由 m 生成的,加法群 Z 的循环子群,并且该群一般记作 mZ